建设什么样的城市、怎样建设城市,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道必答题。
近期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,要“转变城市发展动力,更加注重特色发展”,“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,完善城市风貌管理制度,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、人文地理、自然景观”。特色发展将成为现代化人民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。
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,许多城市快速发展,一些城市人口规模、建成区面积、经济实力走到了世界前列。同时也要看到,许多城市千城一面、万楼一貌,城市建设发展缺乏特色。一段时间以来,一些地方人为大搞“造城运动”,修大马路、建大广场、搞新城新区,盲目追求国际化、都市化,高楼林立,城市风貌趋于同质化;一些城市在旧城改造、城市更新中大拆大建,缺乏对历史文化遗产、民族文化风格和传统风貌的保护,把传统街区建筑视为负担,把地方特色当成土气,把老城格局等同落后,一味求新、求大、求洋,历史记忆荡然无存,让人找不到“吾心安处”;还有些城市不顾自身资源禀赋,一窝蜂追“风口”、上项目,盲目搞人工智能、算力、新能源汽车……总之,这些城市无论从建筑风格、城市风貌、产业发展上都缺乏特色,与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背道而驰。
细究原因,有的地方领导政绩观有偏差,爱搞“政绩工程”和“形象工程”,片面追求城市摩天大楼的数量和高度,总想在本地也建个“曼哈顿”;有的地方领导不熟悉中国历史,特别是当地历史,没有从当地历史文化来把握城市发展,甚至把我们的城市变成外国建筑师的试验场;还有的城市规划欠科学,缺乏专业参与和公众参与,甚至“换一届政府换一张规划”。
一座没有体现当地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,是缺乏魅力的城市,是无法让“近者悦、远者来”的城市,是没有竞争力的城市。
城市之美,不在风貌之新潮、之洋气,而在地域特色、民族风情、人文底蕴之美。江西景德镇在城市更新中,注重对陶阳里历史城区保护,从留住一砖一瓦一里弄,到重新激活街区内的瓷文化,再现了景德镇千年陶瓷文化遗迹、600年御窑文化遗址和100年陶瓷工业遗存;山西大同千年古城向“新”而生,古今交汇,站在城墙上能领略到“天下大同”;贵州榕江以一场村超赛事带火一座城,不仅有精彩体育比赛,还上演了侗族大歌、苗族芦笙等“最炫民族风”;哈尔滨以冰雪为媒,推动冰雪经济全产业链发展,让“冷资源”释放“热效应”,掀起“尔滨热”……
城市要实现特色发展,就需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,坚持内涵式发展,在城市建设和更新中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、平面协调性、风貌整体性、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,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、文化特色、建筑风格等“基因”,彰显中国气质、中国风范。要因地制宜,扬长避短,找准自身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定位和功能,立足本地的资源禀赋、产业基础等,精准施策打造优势特色产业,发展特色文旅,谨防脱离实际、盲目攀比、任性蛮干搞大呼隆,从一哄而起到最后一哄而散。
各具千秋才能各美其美。城市的魅力,藏于古建筑的历史沧桑中,藏于古街巷原住民的烟火气中,藏于民俗非遗的展演中,也体现在颇具中华美学和时代风尚的现代建筑中……处理好新与旧的关系,实现历史与现实的融合、传统与现代的交汇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,城市才能展现独特气质。城市发展,自身特色不能丢!
(编辑:李飞)